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usenyu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usenyu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usenyu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usenyu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IPO价值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润阳股份募资扩产必要性存疑;ARVR上游拉货在即?传二线供应商已喜获订单;直击股东大会_产品中心_爱游戏开户app_爱游戏官网登录_ayx爱游戏投注
  
产品中心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IPO价值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润阳股份募资扩产必要性存疑;ARVR上游拉货在即?传二线供应商已喜获订单;直击股东大会

来源:爱游戏开户app    发布时间:2024-03-03 21:22:15

  2、AR/VR上游拉货在即?传二线、直击股东大会|乾照光电:一季度由盈转亏,但仍获海信认可大幅增持

  4、直击股东大会|宏微科技:产品结构调整等助力业绩攀升,光伏是今年发力重点

  6、直击股东大会|新纶新材:业绩最差阶段或已过,铝塑膜业务有望成今年最大看点

  集微网消息,受市场持续景气,我国光伏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并在多个产业链环节领先全球,众多企业受益快速成长。其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阳股份”)凭借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片核心产品,业绩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已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销量前三。

  重要的是,润阳股份还在持续布局新产能,此前布局将有14GW产能在2022年释放;在此基础上,润阳股份又在计划新的募资扩产。不过,其产能利用率并没有相应保持,2021年出现产能利用率大幅度下滑的情况,而目前影响其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坏因任旧存在,并有长期持续的趋势,这不得不让市场对润阳股份选择此时募资扩产产生担忧。

  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目标及各国具体路线年,即使在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下,全球光伏应用市场仍然实现了迅速增加,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约130GW、170GW,2018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58%。据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IRENA)预测,全球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将从2021年的926GW提升到2050年的8519GW。

  而我国凭借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优势,不断吸纳光伏产业重心转移,已在多个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领先,并带动了本土产业链企业的快速成长。其中,润阳股份也在新一轮的景气期中产销量获得大幅增长。

  据了解,润阳股份现有核心产品为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片,主要销售给大型知名组件厂商,并最终运用于光伏发电系统,是决定发电系统性能的核心部件。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润阳股份太阳能电池片销量分别为3.68GW、7.34GW、13.43GW,年复合增速达91.04%。

  根据PV InfoLink统计,2020年和2021年润阳股份太阳能电池片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三名,仅次于本土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两家公司。

  资料显示,润阳股份现有单晶PERC电池片产能达到21GW,具备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的生产能力,精准匹配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下游市场需求。需要非常指出的是,润阳股份借助市场红利发展期,在现有产能基础上,还在持续扩大产能布局。

  2019年,润阳股份启动与泰国电池厂商的产线合作,向泰国派驻公司技术和运营管理团队,在合作方位于泰国的厂区内利用公司自有产线生产电池片并销往海外市场。至2021年末,泰国工厂已形成1.5GW的境外电池产能。

  同时,润阳股份又于2021年5月启动泰国自有生产基地建设,预计2022年上半年将新增约4GW大尺寸电池片产线。

  国内部分,为尽快实现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产业化落地,保持公司量产水平的先进性,逐步提升公司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润阳股份自筹资金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投资建设年产10GW TOPCon电池生产项目,该项目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如上两个项目一旦达产,润阳股份有效产能将大幅超过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两家公司2021年所拥有的产能。

  事实上,润阳股份在进行如上项目扩产的同时,又在计划新一轮的募资扩产,拟募资40亿元用于年产5GW异质结电池片生产等项目。

  不过,与产能持续增长不同,润阳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却在持续下滑。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润阳股份产能分别为3817.57MW、7397.22MW、17261.93MW,对应产量分别为3930.17MW、7321.68MW、13632.23MW,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2.95%、98.98%、78.97%,呈现快速下跌趋势。

  对此,润阳股份解释称,报告期内因应市场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产能布局及建设,太阳能电池片产能逐年扩大。2019-2020年,在市场需求增加带动下,公司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形态趋势,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进入2021年,面对硅片供应紧张、“能耗双控”和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

  其中,子公司润阳世纪2021年产能利用率较低,管理费用、机器设备折旧费用等固定开支较高,全年业绩呈现亏损状态。

  需指出的是,润阳股份主要原材料为硅片,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因硅料阶段性供给不足,2021年硅料年末单价相较年初涨幅高达177%。受此影响,2021年度润阳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明显下降。

  而目前全世界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硅料供应也在持续紧张,根据集邦咨询数据,今年5月11日单晶用料均价已上涨至259元/KG,涨幅为1.97%,别的产品中,多晶硅片、多晶电池片、多晶组件、光伏玻璃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即便上游产能持续爬坡,但下游采购意愿较高,原材料从始至终保持产销两旺状态,硅片几乎无库存。

  这对润阳股份来说,将继续受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业绩承压,特别是净利润,若其无法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其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造成电池片销售毛利率继续下降。

  重要的是,原材料供应紧张也让润阳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同样面临下行压力。润阳股份今年即将释放的产能达14GW,在上游缺货涨价的前提下继续募资扩产,将导致其产能利用率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进而带来经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变弱等不利影响。

  整体来看,润阳股份目前太阳能电池片销量已位列行业前三,随着今年产能的释放,其已具备行业领先的生产能力。但是,其同时面临着产能利用不充分的风险。导致润阳股份2021年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多个要素依然存在,而且还在继续恶化;部分不可控因素更是持续反弹,如疫情防控压力倍增,且防控结束期难以预判。以此来看,润阳股份选择此时募资扩产或许并非最佳良机,解决产业链供应及提升产能利用率,或许更加有助于其未来发展。

  集微网消息,目前AR/VR大部分终端的项目仍处于初期阶段,生态也尚在培养中,不过其渗透率似乎正在往向好的方向发展。

  日前,一位业内人士与集微网沟通时表示,二线的AR/VR上游供应商已拿到AR/VR终端相关订单,其相关这类的产品并在去年已实现量产。

  同时,有业内人士还曾反馈称,今年有二线厂商也曾接到AR/VR的相关的订单。上述人士继续补充到,目前手机上游供应链端,多家厂商已将AR/VR作为今年非手机发力领域之一。

  不过,据笔者从供应链处了解到,目前AR/VR大部分客户还处于项目初期阶段,量级颇小,生态仍处于培育期,产品远远未达到消费级的要求。

  而对于AR/VR未来的发展前途,有业内人士坦言,VR相对成熟,市场蓬勃;而AR生态尚在培育中,它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才可能在C端爆发。

  、AR实际出货究竟如何?其实,从产品的概念上看,AR/VR这两者也存在很明显差异。

  据资料显示,虚拟现实(VR)是一种完全沉浸式的技术,用户看到的都是虚拟环境。这使得VR本身不具备强移动性——用户要确保所处环境的安全,从而在非常有限的距离内移动,以避免撞到墙壁等物体或摔倒。

  增强现实(AR)是一种将数据(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和3D模型)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的技术。由于AR将数字对象和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因此AR对用户的切实价值大多数表现在移动场景。例如,当用户身处陌生环境,A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获得更加多旁边的环境信息,用户还可依靠AR导航指引前往目的地。这使得AR能够与移动网络完美结合。

  基于此,长远来看,AR颇具发展前途,但是从目前实际的出货情况去看,其实AR在全球市场的出货还远低于VR。据一位业内人士反馈,今年第一季度全世界VR的出货量约在百万台的级别,而AR全球出货却处在不到10万台的级别。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全世界VR的出货量在百万级别,同比增长超20%。其中,Meta出货量最大,其次为pico、索尼等厂商。pico较为亮眼,在被字节跳动收购后的半年里,pico在市场端可谓是马力十足,有消息称,2022年第一季度pico的出货量就达到了17万台左右,其中销量大多分布在在被推广的Pico Neo3。

  而针对于目前二线厂商接到AR/VR订单这一现象,有业内的人表示,终端此举是在拓展行业应用深度,并尝试建立生态,完善产品线。同时,其继续补充到,VR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目前来看主要是眼镜形态,不过,AR大部分客户还处于项目初期,量级还未超过10K,其生态也尚处于培育期。

  换句话来说,AR还停留在概念与现实没办法实现完美链接的阶段,也因为此,其出货量上远远未突破KK级别。而据笔者从供应链处了解到,目前AR的量大多分布在在B端的应用,今年第一季度的亮点主要是中国企业发售了部分消费级AR眼镜。

  而针对AR未来的应用场景,有业内人士预判到,目前AR还是以场景中的AI服务和应用为主,未来它可能会变成长期佩戴的个人可穿戴产品,当然它也会具备现有的TWS和手机通讯、影像能力。

  不过,即便VR、AR的出货还较少,但是依然有不少资本挤入,多家手机上下游厂商也已将目光瞄向这一领域,并将这一领域作为未来重要的产品线之一,那么它们看重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对此,有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整个手机市场客户太过于集中,基于此对于手机上游供应商而言,如果出现客户倾斜,那么则会带来很难来想象的困境,这也加速了它们开拓新版图的计划;另外一方面,从整个终端产品线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轻薄化、接近人眼功能的市场应用颇多,而AR/VR未来凭借着接近人眼等功能或成为新的消费级产品。

  其实,在AR/VR这一领域,有手机上游厂商曾拿到较为不错的成绩,以舜宇光学为例,2021年舜宇光学AR/VR收入约为13.45亿元,因此,从某一些程度上看,上游厂商的成功案例,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行业树立了信心。

  一位熟悉AR/VR市场的人士与笔者沟通时坦言,VR市场的体量去年暴涨,而截止目前资本都争抢挤入,多家厂商也均积极进入这一市场。

  日前,据已披露的消息显示,近日,国内AR/VR光学模组企业“耐德佳”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使用在于AR/VR光学模组产能提升、研发技术升级等。

  另外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获投融资的VR/AR企业就已经超43笔,其中超亿元的投融资就足足有18笔,最高单笔融资金额达22亿元人民币,融资总金额达到82亿元,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的融资总金额42亿元,同比增长51%。

  据笔者粗略统计,截止目前多家手机生产厂商均已布局VR/AR领域,不过真正营收超亿元的屈指可数。其中,2021年舜宇光学AR/VR收入约13.45亿元、德赛电池AR、VR锂电池业务收入约4亿元。

  而科瑞技术2021年在AR/VR产品领域实现出售的收益7400万元,同比增长46.2%;联合光电2021年AR/VR出货量已近5万台,与国内知名AR/VR企业乐相、小派、亮亮视野、纳德等达成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弘信电子Mini Led用FPC产品已量产到多款AR/VR眼镜中,这中间还包括国外知名头部客户。

  其它厂商大部分处于布局阶段,由此可见,整个VR/AR领域,产业链整体仍普遍处于早期的培育期。而针对目前VR/AR的困局这一问题,有业内的人表示,目前如何落地成为最大的问题,整个行业缺乏方向,而这也是VR/AR远未达到消费级别的重要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与笔者沟通时坦言,现在主要是大家不知道如何做,因为产品里面内置主板、电池、处理器等核心器件,这些核心器件如何放置,实现怎样的功能,目前均是问号,也因为此,国内的手机终端厂商在这一领域动作颇小。

  上述人士继续补充到,VR/AR的发展还得看苹果,而明年苹果可能会发布VR/AR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不过,据了解,按照苹果以往的做事风格,在同一款产品上,通常苹果做好几个方案,而最终的技术方案绝大多数都是在其量产的前三个月敲定,所以苹果在VR/AR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等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

  据笔者从供应链了解到得信息来看,目前整个VR/AR产业的人士似乎都将目光瞄向苹果,而苹果似乎成为驱动这一产业走向蒸蒸日上的助推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目前多家厂商已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不过有业内人士对于VR/AR能否走向消费级市场仍持怀疑态度。

  集微网报道,5月20日下午,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乾照光电,证券代码:300102)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就《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1 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2021 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2021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21 年度权益分派的议案》等19项议案进行了审议和表决。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同时出席代表就乾照光电的业务发展与公司高管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乾照光电成立于2006年,总部在厦门,2010年登陆深圳创业板上市。作为国内首家LED芯片行业自主上市的企业,乾照光电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商,产业化基地分布在厦门、扬州和南昌。

  官网资料显示,乾照光电主要是做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高性能砷化镓空间太阳电池外延片、Mini-LED/Micro-LED以及VCSEL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四元系外延片、芯片在质量和产销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范围的应用于数码、点阵、显示屏、交通信号灯等领域;生产的高效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乾照光电于2021年也取得了较为靓丽的经营业绩。财报显示,2021年,乾照光电实现营业收入约18.8亿元,同比增长42.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7亿元,同比增长175.67%。其中,外延片及芯片收入18.6亿元,占据营业收入比例约为99%。公司产品主要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其中显示领域对主营业务的收入大于照明收入。

  在2021年年报中,乾照光电指出,净利润上升的根本原因为:报告期内,受益于LED行业市场回暖,部分芯片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纯收入能力有所提升;公司南昌蓝绿芯片(一期)项目产能完全释放,三个生产基地产能及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不断的提高,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公司产销率、产能利用率的上升;受益于市场行情转好,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金额同比下降。

  此外,对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关键指标,乾照光电指出:在红黄光LED外延片及芯片领域,企业具有MOCVD共42个腔,规模产量居国内领先;在蓝绿光LED外延片及芯片领域,公司目前已成长为行业中蓝绿光LED芯片的重要供应商,拥有MOCVD共155个腔(折K465I机型),产能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的提高,且外延片良率均不低于98%。

  2022年第一季度,乾照光电未能延续增长趋势。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减少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19.97万元,同比减少116.66%。对此,乾照光电方面对爱集微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本报告期新增股份支付费用,致使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2)受上期收到贷款贴息影响,致使本期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此外,爱集微也注意到,在2022年5月10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乾照光电在回复中指出,2022年一季度亏损原因主要有:

  第一,2021年一季度收到南昌项目贷贴息款约2000多万元;2022年一季度,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乾照所在地区南昌新建区3月疫情实施封控,项目贷贴息延期办理,2022年一季度政府补助收益减少。第二,2021年5月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因而2021年1季度没发生股份支付费用摊销,而2022年1季度发生股份支付费用摊销约1000-2000万元,对2022年1季度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其中原因,乾照光电董秘刘文辉向爱集微出席代表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一季度公司营收下降也会导致利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去年没有做股权激励,今年一季度做了就产生1600万元的成本。此外,乾照光电去年去南昌扩产时,产业政策里面有10亿的银行贷款、贴息1.5,一年需要2500万左右。这也是在今年一季度申请下来,所以就产生了四千余万元的财务成本。

  至于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是否受疫情影响,乾照光电表示,目前影响尚在可控范围。但不排除因各地疫情管控等原因,产业链上下游会受疫情影响,进而导致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将受一定影响。刘文辉则指出,“2021年8月扬州的突发疫情影响比较大,但后来我们就有经验了,积极鼓励大家都在宿舍。不过,物流等肯定受影响,但通过协调会缓解很多。目前,可以说影响总体可控。我们现在整体产能利用率还在80-90%,处在相对不错的高位。”

  当前,显示面板技术变革正处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LCD、OLED、Mini LED 、Micro LED等多种显示技术竞相发展。而在这其中,Micro LED被寄予后厚望,被称为2D时代的终极显示技术。基于此,乾照光电也大胆布局,以在显示领域打造新的成长曲线日,乾照光电正式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5亿元,所募资金将重点投向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发及制造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合计新增年产636万片的MiniLED BLU、MiniLED GB、Micro LED芯片、高光效LED芯片生产能力。

  随后,海信视像获配6200万股,获配金额4.96亿元,成为乾照光电重要的战略股东,持股票比例为6.93%。紧接着,海信视像又不断增持乾照光电股份。根据公告,截至2022年4月27日,海信视像共计持有乾照光电13035.1449万股,占乾照光电总股本的14.57%。

  诚然,海信视像的这一布局自然有其自身逻辑。目前,在推进电视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下,海信视像在激光显示、ULED、OLED、MiniLED以及Micro LED等不同显示技术领域均有布局。而持续增加对乾照光电的投资,既是海信视像逐渐完备显示产业链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乾照光电实力的一定认可。

  对此,乾照光电方面向爱集微表示,海信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并继续增持,如今已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未来,乾照光电仍将重仓布局显示领域,与海信视像完善显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契合,双方将加强产业联动,形成产业协同发展。

  另外,刘文辉进一步称,“海信视像之所以投资我们,主要是看中了我们在Mini/Micro LED方面的实力。在显示领域,不难发现TCL以前是做电视机的,但五六年前开始去投资华星光电做液晶面板。现在海信视像也讨论做面板,但这个产业风口已经过了。所以它为实现业绩增长和保持竞争力,就选择重仓Mini/Micro LED显示。”

  集微网消息,5月20日,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宏微科技,证券代码:688711)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就《关于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的议案》等八项议案进行审议和投票,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此次股东大会,并与宏微科技董事长等人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招股书中宏微科技曾披露,拟募资建设“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产业基地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而在2021年年报中,宏微科技指出,截至报告期末,“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产业基地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共计已投入12,655.24 万元。据介绍,目前两项目推进顺利,进度符合预期。

  今年5月,宏微科技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开工奠基。据悉,该项目是2022年常州市重点项目,新增用地23亩,新增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购置自动搅拌机、回温机、钢网清洗机、印刷机等国产设备300台(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840万块的生产能力。

  宏微科技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指出,该项目为常州新竹厂2期项目,与新竹厂1期项目并未重复,属于新增项目。宏微科技负责人此次表示,二期项目将分阶段进行。

  宏微科技一直从事 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解决方案。据介绍,目前宏微科技已经积累了数百家客户。宏微科技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0,636,072.24元,同比增加66.04%;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68,829,391.15 元,同比增加158.39%;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975,123.52 元,同比增加87.23%。

  宏微科技负责这个的人说,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是宏微科技2021年净利润的增长的原因之一。

  虽然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但是在营收规模破5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相对而言并不高。

  对此,宏微科技负责人指出一大原因是,研发费用提升。他表示,希望慢慢地增加研发积累,同时,为持续提升企业利润,将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规模,并一直在优化内部成本管理。

  据悉,宏微科学技术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工业控制(变频器、电焊机、UPS 电源等)、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和风能变流器)、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空调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

  在光伏领域,宏微科技的订单情况十分乐观,光伏也是今年会重点发力的版块之一。

  在电动汽车等领域,SiC器件由于高转换效率、高开关频率、高应用结温等自身优势和特点,也慢慢变得多地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宏微科技年报显示,宏微科技在碳化硅领域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例如,已完成电动汽车用的1200VSiC模块的设计开发,并通过客户端测试验证。相比IGBT模块,SiC模块的电能转换效率明显提升。

  针对公司今年在碳化硅市场的布局,宏微科技负责这个的人说,今年在这方面也会持续发力,模块封装以及芯片方面都将有变化。

  本次会上就《关于公司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等20项议案进行审议和表决。

  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并对相关议案投出同意票;会后,爱集微对电连技术在汽车及消费类电子市场的业务进展和布局与董秘聂成文进行交流。

  据了解,电连技术消费电子领域的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多为国内手机行业的头部企业,而国内品牌自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市场表现普遍都不算理想。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中国周度智能手机销量追踪报告显示,与2021年同期相比,自2022年第六周以来至今,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已连续下降10周。除荣耀外,中国主要智能手机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华为和OPPO的销售额连续15周跌幅超市场平均水平。

  公司董秘聂成文也谈到,就目前来看,整个手机市场还没明显好转的迹象,未来是否会好转还需要观察。此外,叠加一些地理政治学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可能导致需求进一步下降。

  对于后市手机市场需求量变化对公司今年业绩的影响,聂成文谈到:“虽然手机市场的增长和升级都已经有明显的限制,但对于整个消费电子来说,随着5G、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应用场景会更加多元化。高频高速的传输会成为趋势,能够正常的看到我们的产品目前在IoT这块的需求数量会迅速增加,从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角度来看,下一个会出现大规模增量的产品会切换到非手机类别。”

  此外,聂成文还告诉爱集微:“从我们所处行业的角度来看,消费电子市场的体量其实远远不及汽车、新能源以及工控领域,再加上未来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应用场景,对毫米波高频传输会有明显的需求,所以对连接器厂商来说,之后的业务侧重应该也会有所转变。”

  迄今为止,车用的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主力供应均以德系、美系厂商为主。而电连技术得益于其提早布局且大规模投入,技术、产品设计以及制造能力都获得了大型车厂的认证,加之智能化汽车的浪潮推动下,使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聂成文指出,目前高频高速的汽车连接器产品需求量增长依旧很快,供不应求,会尽量加快推进合肥产线的使用。据悉,电连技术合肥工厂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处于竣工决算阶段,后续将会根据合肥募投项目承诺及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做相关产能安排。

  聂成文认为,随着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渗透率持续增长,对于高频高速连接器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单车上量和价格都慢慢的升高,所以汽车领域的高景气度在未来几年是非常确定的,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必然会深度受益。

  “其实从我们去年汽车业务的发展状况就能够正常的看到,整个增长节奏都非常快,各种类型的产品大多数都保持至少100%的增速,我认为明年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这一波增长的订单,主要是来自于国内自主品牌车厂的需求。这批品牌厂商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崛起,将给供应链带来非常大的机会。”

  最后,聂成文谈到,实际上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没什么太多诀窍,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经验的积累,每个生产环节你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么多东西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的,不是一蹴而就,要生产过足够多的订单,这过程中还要跟客户持续交流,不断试错、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样的领域做到很极致。

  根据新纶新材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纯利润是-11.17亿元,相比去年同比下滑3.7%。根据笔者了解,这主要系公司剥离非材料业务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减少、非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下降、 公司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并购安徽新纶形成的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财务费用增加、证券纠纷补提费用和其他因素影响等原因所致。

  分业务来看,新纶新材目前产品线丰富,主要有新材料业务和非材料业务,其中,新材料业务包括新能源材料业务、光电材料业务;非材料业务则主要包含精密制造业务、净化工程业务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业务。

  新纶新材年报显示,目前,新材料业务占其营收的大多数来自,2021年营收占比为59.67%,相比2020年,提高超过15%。而非材料业务营收占比则下降至40.33%。

  这也正符合新纶新材的业务转型趋势,自去年公司从新纶科技改名为新纶新材后,新纶新材便不断剥离部分非材料业务,目前正朝着新材料的方向大步迈进。

  这一转型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初现成果,根据新纶新材一季报,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减少45.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018.4万元。

  虽然业绩仍为亏损的状态,不过,对比2021年四季度来看,营收环比微增,净利润大幅减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已转正。

  此前,新纶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铝塑膜2号线万方/月,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不难发现,新纶新材目前或许已经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公司经营性拐点虽然尚未正式到来,但是随公司铝塑膜业务的发力,公司业绩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据悉,在新能源材料业务方面,新纶新材的主要核心产品为铝塑膜。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公司2021年国内动力类铝塑膜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5%。同时,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类铝塑膜生产企业,已成为LG、孚能、捷威等软包电池龙头的合格供应商,并与蜂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软包锂电池全面国产化铺平了道路。

  此外,公司2021年铝塑膜第二条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正在爬坡中,同时积极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材料研发和工艺的改善,产品良率稳中有升,直通率同比去年也有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新纶新材的新能源材料业务在2021年表现突出,在别的业务遭遇下滑的同时,新能源材料业务仍保持同比17.87%的增速。而且,其营收占比也从2020年的20.07%提高至2021年的39.89%。

  而这是在铝塑膜产线只有一条的情况下实现的,未来随着第二条产线的产能打满,该业务将会贡献更多的营收。

  此外,在光电材料业务方面,基本的产品包括CPI膜、COP膜和TAC膜等,主要用在折叠屏、偏光片等显示结构中的高端光学显示材料产品。

  近年来,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新纶新材已经将重点聚焦在国内厂商,2021年公司继续巩固与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款产品实现批量供货;OLED支撑膜和上下保目前已在维信诺实现量产交付,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公司折叠OCA产品独家供应OPPO第一款折叠旗舰机OPPO Find N;与VIVO合作定制化开发的产品实现量产。

  资料显示,新纶新材光电材料主要客户有: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富士康、蓝思科技、莱宝高科、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信利、伯恩、TPK等。

  除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新纶新材光电材料业务也正在向汽车电子领域开拓,目前,公司的车载防爆膜产品在量产中、车载OCA产品在验证中。

  综上来看,虽然新纶新材目前业绩尚未转正,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如火如荼的当下,该公司铝塑膜业务自然会因此受益,营收也将水涨船高,伴随着别的业务的协同发力,公司的业绩拐点或许已经不远。

  与会过程中,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董秘穆猛刚等高层与爱集微在内的多位股东就公司发展状况进行了对话。

  城市矿山”,2021年业绩表现突出公开资料显示,格林美致力于开采“城市矿山”中的锂资源,拥有对锂离子电池中钴、镍、锰、锂等多种金属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受中国疫情与全世界疫情的先后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与硬质合金产业链受到重创,给格林美生产经营带来严峻影响。2020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24.66亿元,同比下降13.15%;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03亿元,同比下降45.22%。

  2021年是格林美打赢疫后重振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公司核心业务销售与业绩重回增长主赛道,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穆猛刚表示,格林美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3.01亿元,同比增长5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3亿元,同比增长123.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105.98%。

  从股东大会现场交流情况去看,开采城市矿山是格林美的核心商业模式,回收是其优势。20多年来持续耕耘回收,由回收小电池到回收电子废弃物到回收报废汽车再到回收动力电池,逐步放大废物体量和回收的地理空间,在十一省市建设布局的循环工厂,辐射中国纵横3000公里。

  许开华表示,“公司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实现废物的反向梯级拆解利用,每个循环工厂的废物回收半径辐射控制在300公里范围,16个循环工厂连锁形成了对中国珠三角、中部、中原、长三角、京津冀、西北部等核心区域的城矿矿山开采体系,成为公司屹立中华大地的城市矿山开采优势竞争力。”

  借助已有的16个循环工厂,格林美的动力电池回收成功布局华中、中原、长三角与珠三角,有效建立了基于“安全+环保+物联网”的动力电池的回收、转运、储存、拆解与梯级利用的中心,实现“电池回收拆解中心+梯级利用中心+资源化利用中心+社会回收网络”的动力电池城市矿山开采模式。

  据许开华介绍,格林美现在回收端主要以回收镍钴为主,同时也回收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是回收锂。公司一期循环再生碳酸锂产线月正式投产,当前产能为500吨/月,主要供企业内部三元正极材料和钴酸锂的生产制造使用。

  同时,格林美与国内外大部分车厂、电池厂签署了回收合作协议,也与亿纬锂能和容百科技签署定向循环协议,以网点和网络站点平台来稳定扩大回收布局,突破梯级利用与资源化模式。

  2022年Q1,疫情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不过,格林美仍在Q1实现营业收入69.67亿元,同比增长86.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5.47%。对于疫情方面的影响,许开华表示,“上海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公司在2022年3月初就预感到疫情会对供应链产生一些影响,当机立断将货发至保税仓,并从宁波港、日照港出口,不仅仅依赖于上海港口,保证了生产无碍、物流顺利、出口畅通,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公司从2方面努力来对冲疫情的影响,一是公司4-5月份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的出口订单逆势增量,维持核心产品订单均值稳定。Q1销售突破69亿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3万吨,同比增长56%。二是公司加大城市矿山业务增量,电子废弃物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与钨回收同时大幅增量,对冲疫情的影响。”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并逐年增长,预计2025年累计退役量将达78万吨。

  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已经全面迎来“退役潮”。面对即将出现的海量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需求,怎么样才能解决正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对此,格林美方面表示,公司与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容百科技等企业签署了定向循环合作协议,采用的是“废料换原料”的合作模式。定向循环是格林美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战略升级的重大举措,公司将全力保障合作方在绿色低碳正极材料方面的需求,打通直接与新能源电池厂、新能源汽车厂的绿色供应链合作通道,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与镍资源的定向循环深度合作关系。

  许开华指出,“格林美将聚焦新能源关键镍钴锂原料的定向循环模式,来推进公司与新能源电池厂和新能源汽车厂的直接合作,不断的提高格林美在动力电池回收与镍钴锂资源回收利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全面夯实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的核心地位,推进世界新能源的低碳发展。”

  在股东大会现场交流时,许开华也谈及海外拓展,“为拓展公司国际融资渠道,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推进国际化战略,格林美拟发行GDR。这次发行GDR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支持公司海外镍矿项目生产运营、海外电池材料项目开发等,推动公司国际化布局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同时未来布局欧洲也能满足优美科和巴斯夫的供货需求。印尼镍资源项目预计今年6月产线调试完成并开始投产。”

  对于未来发展规划,许开华强调,格林美将坚守“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双轨驱动战略,通过开采城市矿山与发展新能源材料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绿色发展的担当者、低碳时代的领航者、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者,为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做出中国企业的绿色贡献。